中关村国睿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会
Research society for finance and industry
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经营业绩考核是必要和可行的,其实从促进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全部A股上市公司都应该如此办理。
央企在提振市场和投资者信心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央企的稳健增长对于维持市场信心至关重要。以2022年的年报数据为例,央企的营业收入总量占到了全市场的44.07%,净利润也达到了全市场的53.38%,总资产占比更是高达63.14%,这些数字生动地展示了央企在A股市场中的“压舱石”作用。央企在关键行业和领域中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加强了其对市场预期的影响力,央企的政策调整和战略转变能够对整个行业乃至更广泛的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将市值考核纳入央企负责人的考核体系,这一举措将对央企的经营管理带来深远影响。首先,它将显著提升央企管理层对于公司市值的重视程度,激励他们实施旨在提升公司长期价值和提高投资者回报的策略,进而促使央企更加专注于可持续发展和长期规划,避免过度追求短期业绩。其次,以市值作为一个关键的考核指标,可能会促使央企更加积极地响应资本市场反馈和投资者需求,从而提高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减少选择性信息披露的倾向。然而,这种做法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特别是短期内市值可能会受到宏观经济状况、市场情绪等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往往超出了公司管理层的控制范围。因此,尽管将市值考核纳入考核体系能够为央企带来一系列积极的变化,但如何平衡短期市值波动与长期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保持市场价值的稳步增长,将是央企面临的一大挑战。
央企经营考核体系政策的变迁背后反映着央企经营理念不断向高质量发展、展现资本市场担当的方向转变。从最初的“两利一率”(利润总额、净利润、资产收益率)到“两利四率”(新增成本费用利润率、资金运营效率),再进化到“一利五率”(进一步融入了安全生产、质量效益、技术创新等考核指标),直至如今考虑将市值管理纳入考核体系,显著反映了央企经营理念的多维变化。这一系列的演变首先标志着央企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向全面衡量经济效益与安全环保、创新能力、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绩效的转变。此外,这也体现了从注重短期业绩向追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转变。最显著的变化在于央企管理层对资本市场的重视日益增加,特别是对广大投资者利益的关注,强调了亿万中小投资者在资本市场30多年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和贡献。央企及所有上市公司管理层肩负着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的重大责任,这一点在新的考核体系中得到了突出体现,标志着央企经营理念和考核机制正朝着更加全面、平衡和长远的方向发展。
在政策的驱动下,通过不断优化治理结构、提升信息透明度和披露质量,央企为市场树立了良好的标杆,引导其他企业效仿,从而促进了市场整体的健康发展。此外,央企在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方面的角色同样不容忽视,通过积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和采纳新技术,央企推动了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的转型升级,这不仅增强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竞争力,也为投资者提供了A股长期向好的信心。
总而言之,央企在稳定市场、引导健康发展以及激发投资者信心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能够成为全部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共同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重塑A股信心和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形象的尖兵。